高校大多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
发布日期:2007-06-18 作者: 来源:
点击:
|
|
根据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组织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多名专家,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日前完成了《(2007春季)山东省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预测报告》。报告指出,产业人才需求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及专业设置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的供需矛盾值得各方面高度关注。 大学生实际吸纳能力需求低于目标需求 初步研究表明,2006―2010年,我省三次产业对大专以上人才的“发展目标人才需求”总量为657万人,增量为400万人。但近年实际“吸纳能力人才需求”却远低于此,推算2006―2010年新增吸纳能力人才需求仅为113万人。 这种发展目标需求(新增400万人)与实际吸纳能力需求(新增113万人)间的巨大差异,较大程度影响了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缓解。 2007―2010年全省高校人才供需的总体状况是供大于求。各年度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分别为40.61万人、47.25万人、50.63万人、57.87万人,而产业人才需求增量分别为20.86万人、22.68万人、24.77万人、24.14万人,分别供过于求19.75万人、24.57万人、25.86万人、33.73万人。 农学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不容乐观的是,2007―2010年全省高校各学科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初步测算结果表明:各学科仅农学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其余均为供过于求。 2007―2010年,农学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差额年均为0.34万人。其余供过于求的学科排序依次为(即每年超出产业有效需求剩余的高校学生数):工学(5.89万人)、文学(5.61万人)、管理学(4.91万人)、医学(2.67万人)、理学(2.21万人)、教育学(2.07万人)、法学(1.44万人)、经济学(1.34万人)、历史学(0.16万人)、哲学(0.02万人)。 据报告测算,至2010年产业需求未能有效吸纳并可能出现人才相对过剩的累计总量将达100多万人。诸多学科人才供给供过于求的后果,在2010年将可能集聚凸显,逐年累计至2010年人才过剩总量将达100多万人,其中工学最多,预计累计过剩总量达23.57万人;文学达22.45万人;管理学达19.62万人。 研究表明,2006年高校人才供给优势指数较高的专业,恰恰是产业需求中人才就业优势指数较低的专业;而产业需求中具有人才就业优势指数较高的专业,又是人才供给优势指数较低的专业。如历史学,在2006年各学科毕业生中属人才供给优势指数最高的专业(6.31),但同期却是人才就业优势指数最低的专业之一(0.71),这表明近年我省高校专业设置中重点发展的专业,许多是产业需求或毕业生就业较低的专业。 “相对过剩”亟待供需两方面调整 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省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出现程度不同的供需矛盾,只是一个因需求暂时吸纳不足出现的时段性“相对过剩”。 “供―需”两个方面亟待调整,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应时刻贴紧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脉动”,另一方面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尤其需要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解决山东人才供需矛盾。 高校专业设置面向经济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大批急需人才作出积极贡献。以理学和工学为例。理学专业毕业生由2000年的1.25万人增至2006年的2.00万人,增长60%;工学专业毕业生由2000年的2.69万人增至2006年的10.51万人,增长2.91倍。在理工科的一级专业和二级专业设置中,过多沿袭原有专业和课程设置,对最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配合不够,并不能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我省实际状况十分匹配,造成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依然匮乏,另一方面理工科毕业生竟找不到对口工作,2006年我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非师范类理工科毕业生就业已发生困难,且正式就业率较低。 文学类专业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应是现阶段及今后几年重点缩减的学科。统计显示,2006年全省189个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序中,排在末30位的专业中有21个专业属文学艺术类专业,其正式就业率均在50%以下,有些甚至在30%以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48.69%)、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3.08%)、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2.73%)、艺术设计(38.41%)、音乐表演(38.31%)等,今后几年文学类专业每年将新增5万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相关链接 11学科专业人才供需走势
《(2007春季)山东省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预测报告》显示,未来几年,我省高校各学科专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基本走势是:至2010年,经济学、理学、医学、教育学将会由供大于求转向供不应求,但需较长一段调整时间;工学、管理学、哲学、文学供大于求的走势较难得到改观;法学、历史学的供需将较快趋于一致。 ⒈农学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状况未能有效改变,且差距愈来愈大; ⒉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较平稳,但供给呈下滑趋势,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 ⒊理学专业人才需求也较平稳,供给将出现下滑趋势,亦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 ⒋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将呈上升趋势,供给将出现下滑趋势,亦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 ⒌教育学专业人才需求较平稳,但供给将逐年下滑,2010年前后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 ⒍工学专业人才需求也较平稳,但供给逐年上升的势头较强,近年将呈供大于求的趋势; ⒎管理学人才需求呈明显下滑,但人才供给的增长势头未能有效减缓,近年将呈供大于求且不断加大的趋势; ⒏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现象已在2004年开始显现,但其需求仍然逐年下滑,今后几年供大于求的现象将持续发展; ⒐哲学专业人才供给呈上升趋势,但需求未增,未来几年供大于求的现象将逐年凸显。 ⒑法学专业(含社会学/政治学)人才供给未来几年将逐年降低,而需求较平稳,至2010年二者将达到供需平衡; ⒒历史学专业人才供给将呈逐年缓降趋势,而需求变化不大,至2010年二者亦将达到供需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