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新闻

学工新闻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正文

第六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表达性艺术治疗”学工干部团体辅导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05-27 作者:xsc 来源: 点击:

   5月21日,我校邀请山东财经大学心理学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苏琪教授进行了第六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表达性艺术治疗”学工干部团体辅导活动。本次校级活动项目由学生工作部(处)主办,全体学工干部参加。此次表达性艺术治疗分为两个部分。

   山东财经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暨山东省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暨研究会表达性心理辅导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暨艺术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财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暨表达性艺术沙龙主持人;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国家劳动部EAP讲师及培训师。跟随赖念华博士、龚沭博士、格桑泽仁、马春树、约瑟夫•莫伦诺、张鸿懿、邱敏丽、曾仁美、童玉娟等学习表达性艺术治疗和中、西式催眠,累计受训学时3000小时,服务大、中、小学校师生,企业、社区和机关600多小时。

   出版《艺术心理学原理》、《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人格论》等著作6部,发表《以提升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教育研究》、《艺术的本质与人类的生命精神》等论文4 0余篇,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厅级教学成果、社科研究成果10余次。 目前在研的课题:教育部思政课题“当代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的类型与应对”;山东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与当代社会的精神建设”;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当代家庭中的关系危机与应对——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表达性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学工干部在参与菜单卡片游戏

学工干部在参与角色转换体验和折纸游戏


   本次团辅讲解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由来、概念、形式、特点、目标、原则和优势。同时,通过菜单卡片及角色互换、折纸等体验,让老师们学会与学生之间建立关系的方式和沟通方法 ,并引导他们怎样教会学生促进“自我”的察觉、保持“自我”角色的平衡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画”说学生心理工作中的筛查、教育与干预

学工干部在参与“画”的体验


  本次团辅通过“画”的方式,让老师们体验并掌握怎样运用该方式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评估、诊断和干预。同时学习了压力释放、情绪管理和对生命思考的心理健康知识。


  我校一直以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坚持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原则。两场表达性艺术治疗团辅,针对性、实操性强,不仅使学工干部得到一次自身成长,而且也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实战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