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初心声音,
感悟家国情怀,
回顾党史瞬间,
艺术传承经典,
图片艺术管理学院“拓出中国魂”系列活动,
致敬红色经典,铭青春之志!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艺术管理学院推出了“拓出中国魂”系列,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典艺术作品的评论分析,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共鉴传统文化的魅力,礼赞中国共产党风雨百年、披荆斩棘、开拓进取、铸就辉煌。艺管学子将评出家国梦,论出中华魂,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半条棉被,万尺深情
——关于电影《半条棉被》的影评
文/艺术理论与批评专业 于欣雨
由孟奇导演,陶慧、童蕾领衔主演的革命历史教育题材电影《半条棉被》于2020年上映。该电影一经上映便收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更是在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被选为民族电影展首映片。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重要的时刻来临之际,电影《半条棉被》弘扬红色历史旋律,为建党伟业诚挚献礼。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秋夜里,大雨倾盆而下,有三名女红军战士正在村子里的一处屋檐下避雨。屋内的小脚女人徐解秀带着生病的孩子发现了她们,雨中这三位女红军只有一杆步枪,一个电台还有一床棉被。她们之间的故事便围绕着这床棉被徐徐展开。三名女红军战士在徐解秀家借住的时候,看到她的孩子生病危在旦夕,拿出了仅有的药物给她的孩子治病;在修整期间帮助徐解秀修缮漏雨的屋顶;苦口婆心帮助徐解秀解放封建思想、破除旧观念;还在村民的房子遭遇焚毁时帮助村民筹钱盖建新房屋……被敌人折磨的困顿不堪的红军战士们舍己为人,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至亲来对待,无怨无悔地为乡亲们竭尽全力付出,群众们也从最初的不了解红军误解红军,到支持红军帮助红军,最终配合红军战士们取得革命胜利。

影片中最令人热泪盈眶和感动不已的便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群众惺惺相惜,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当时的红军战士们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老百姓们的需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便是无论在多么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影片结尾时,女红军董秀云在临走前发现徐解秀家中穷困潦倒家徒四壁,便毅然决然的将自已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在影片中展开的这短短几天的军民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了红军战士们亲民爱民、助民护民的爱国为民情怀。我们的党和红军也同样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爱戴,最终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
我们的革命先辈们,曾经也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为取得革命的胜利,争取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统一,不惜牺牲个体的一切,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哪怕身负重伤,被敌人严刑逼供,也要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人民群众的英雄。可是我们常常忘记,他们也并不是生来就注定要成为英雄,他们也是父母,是兄弟,是孩子。只不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盛世和平。

影片《半条棉被》中的这半条被⼦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段历史和一个故事,更是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切为了⼈⺠的初⼼和使命,承载了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的责任。在这半条被子里深深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人心。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像影片中的中国共产党人那样平凡却又温暖的存在,才使得红军长征之路以星火燎原之势展开,获得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人民群众服务,以人民利益为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更是党军民一家亲的宗旨和根本前提。这半条棉被,便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万尺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