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艺·美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动方案安排,戏曲学院以“唱出中国味儿”为活动主题,举办“致敬红色经典 献礼建党百年”——走进戏曲艺术讲堂,结合专业特色优势,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剧目,弘扬爱党爱国精神。3月31日,戏曲学院特邀段晓羚教授在梨园剧场举办题为“红色经典现代京剧《江姐》赏析——以绣红旗一段为例”戏曲艺术讲座。戏曲学院各专业师生到场聆听,共同在红色经典戏曲剧目的浸润中成长。

讲座伊始,段晓羚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革命英雄江姐的生平经历,结合人物史实展现出现代戏编写时历史唯物主义真实性和艺术创作典型性的有机结合。随着故事背景的拓宽,段教授引领同学们步入江姐崇高的精神殿堂,感怀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精神,同学们都被江姐甘于奉献、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精神所打动。

随后,段教授给同学们介绍了程派刚柔并济、抑扬顿挫的演唱特点,逐句演示和分析了绣红旗一段的唱词和唱腔,每句唱词都意味深厚,饱含着江姐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深刻内涵。段教授强调在演唱过程中对细节和立音的处理,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表示演员应该充分了解角色的情感发展,通过撮口、波音等演唱技巧,使情感与技巧双重结合,引发观众共情,达成优秀的演出效果。段教授幽咽婉转、技艺精湛的唱腔令在座的同学们沉浸在江姐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深情之中。

讲座最后,段教授借知名表演艺术家于蓝之语,号召大家坚持学习江姐的爱国情怀,激励同学们“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用生命绣红旗,让五星红旗更加光彩”。

《江姐》是一部艺术审美价值极高的经典之作,充分发挥了戏曲本身唱念做打的优点,并适当借鉴文学作品表现手法上的长处,塑造了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使红色经典现代京剧更加贴近革命年代的现实信仰,成为了无数无产阶级斗士的精神写照,其饱含的革命情感价值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发掘。
通过“艺·美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戏曲学院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正确认识自身担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创造出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为弘扬传统戏曲艺术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奋斗。
段晓羚,女,197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教授,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青衣行当,主攻程派、梅派。先后师从京剧教育家孟宪瑢,京剧名家李世济、张芝兰、刘韵桐、赵秀春等。2016年12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