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初心声音,
感悟家国情怀,
回顾党史瞬间,
艺术传承经典,
艺术管理学院“拓出中国魂”系列活动,
致敬红色经典,铭青春之志!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艺术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将推出“拓出中国魂”专栏,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典艺术作品的评论分析,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共鉴传统文化的魅力,礼赞中国共产党风雨百年、披荆斩棘、开拓进取、铸就辉煌。艺管学子将评出家国梦,论出中华魂,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千 秋 家 国 梦
——浅析舞剧《孔子》中的孔子形象
文/艺术理论与批评专业 严明真
舞剧《孔子》是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排演的大型舞剧作品,由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辛执导。全剧由序幕《问》以及《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和尾声《乐》共五部分构成,围绕孔子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展开。《问》讲述了孔子怀揣济世之心周游列国,劝谏国君为政以德,是整部舞剧的开始部分。《乱世》表现出国君昏庸无能、沉迷声色,孔子仁政的主张遭到拒绝。《绝粮》描绘孔子在冬日见到流民们悲惨的生活后产生的对大同世界的幻想,并引出下一幕《大同》:百姓安居乐业,文人寄情山水,君主礼贤下士。而最后一幕的《仁殇》则展现出与幻想中截然不同、战乱频发的现实世界。《乐》展现出孔子的大同构想仍是任重而道远。舞剧《孔子》自开演起,已在国内外各大剧院演出超300场,2018年巡演到济南时,我也曾有幸到山东省会大剧院近距离欣赏了这部作品。
孔子的形象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鲜明而独特的。他兼具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的多重身份,一生不平凡而坎坷曲折。如何以肢体语言简洁清楚地将这样的人物形象传递给观众,又要实现舞剧的突破,是舞剧《孔子》创作的一个难点。《孔子》为观众打造出的孔子形象,不是一般人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孔子,而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作为圣贤,舞者以鞠躬、拱手、侧让等动作表现出他的仪容礼貌;作为一个普通人,舞者也以翻滚、扭曲、垂头顿足表现他的内心纠结。舞剧里的孔子虽心怀大志,胸有丘壑,但他也会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有彷徨和矛盾,有内心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这样的人物塑造,既符合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的形象,也拉近了他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圣人”与观众间的距离。
舞剧着重表现了孔子的爱国情怀,主要集中在《乱世》和《仁殇》这两节。《乱世》讲的是孔子带着书简想要向君王进谏,陈述自己仁政的治国主张,但被佞臣所阻碍的故事。在这一段中,孔子形单影只地伫立在舞台的角落,而佞臣们身着深色长袍围在舞台中央,双臂展开仿佛黑色的乌鸦将君王围在其中。孔子以一己之力多次向其冲去,却屡屡被阻拦,甚至于摔倒在地,连手中的书简也被佞臣夺走,摔在地上。这里,饰演孔子的演员以“冲”、“跳”、“撞”、“弹”等动作展现出他想要冲破束缚,一心为国的形象。《仁殇》展现了孔子“大同”理想的破灭,是全剧中悲剧的高潮。十四年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却仍然希望渺茫,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虽然失望,但仍然不愿彻底放弃。舞者先是垂首静默地抚摸象征了大道的石像,表现出孔子的失落郁闷,进而在舞台上多次来回大幅度奔跑跳跃,做出挣扎的动作,跪在舞台边缘垂首顿足,既表现孔子本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暗示了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单靠孔子一人无法实现对整个时代的拯救。这两部分突出体现了孔子恢复周礼,制礼作乐的报国情怀。
舞剧还着力刻画了孔子刚正不阿的品质和仁心。《乱世》中孔子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在攀附权贵和保持初心之间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也因此在现实中遭到了报复。《绝粮》这一部分里,孔子因一直被追捕,不得不与弟子们逃亡国外,陷入了饥寒交迫的窘境。他们遇到了同样背井离乡、外出逃难的流民,亲历了这样的场景,孔子不禁以手抚胸,顿足长叹,为命运的曲折和世道的不公而痛心。为了突出此段落“绝粮”的主题,以“孔子”为首的舞者们弓着身子,以极慢的速度向前行走,有的背上还背着包裹,舞者之间相互搀扶。在风雪来临时,孔子带着弟子们以宽袖挡雪,一群人蜷缩在一起取暖,这里的孔子以一种夸张的肢体姿态扭曲地半坐半跪在地上,并作出挣扎的动作,但最终还是不敌风雪,与弟子一同翻滚着倒下来。舞者用“翻”、“滚”、“扯”、“抻”等动作表现孔子不再是站在圣人遥不可及的高度上,而是像他遇到的流民一样,展现出了对温饱的需要;但同时这里也凸显出了他高贵的人格——他不为自己逃亡的经历屈服,却为流民们的苦难而痛心。尽管经历了种种曲折,他依然坚守本心,不向权贵低头,坚持追寻自己的大道。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承担着太多的文化内涵。舞剧《孔子》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是以舞者的肢体动作为载体,结合音乐与舞台布景,通过动作叙事来完成的。舞剧的导演、孔子的第77代后人孔德辛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及创作该剧的初衷:“创作这部剧,对我而言不是任务,而是对家族的情感。”她想要“展现孔子的儒家思想、人格魅力、精神特质、智慧光芒,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在孔子去世2500余年后的今天,艺术家们通过舞剧这种最接近中国古乐的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位中国古代的“至圣先师”,也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